结合需要 补齐功能 居民参与 老旧小区变“时髦”

劳动午报 2018-08-08 00:27: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破解老旧小区生活环境、服务质量的难题上,相关部门不断思考并且付诸实际,让不少老旧小区变“时髦”、变“智慧”。

作者:盛丽 孙艳 白莹/文 彭程 盛丽/摄 来源:劳动午报

说到老旧小区,诸如设施老化、功能缺失、服务缺项等不少问题都让居民很头疼。如何让老旧小区在软件和硬件上得以提升?如何在老旧小区中加入更多“智慧”元素?在破解老旧小区生活环境、服务质量的难题上,相关部门不断思考并且付诸实际,让不少老旧小区变“时髦”、变“智慧”。不仅根据居民实际需要整治,从硬件上让老旧小区得到提升,而且通过补齐功能、加强居民参与等方法,让小区软件服务品质得到升级。

做法一:

结合需要 改造硬件设施

这两年,海淀区清河毛纺北小区这个老旧小区“时髦”了不少。去年,老楼装电梯后,今年,又建成了立体停车场。停车场共地上4层,能解决140个停车位。地面还增加10个电动车充电车位,共计能解决150辆停车问题。

清河毛纺北小区建于1992年,共有楼房9栋,社区内常住人口2478人、902户。社区居民构成主要以原毛纺厂退休职工为主,约占居民总数的70%。小区基础设施老化,楼内上下水管线老化、屋面防水性能差、照明线路破损、绿化标准不高。此外,配套设施不足。小区内现有备案车位133个,停车需求缺口140个,缺少养老服务设施,除一栋高层外其余8栋楼54个单元680户均无电梯。

去年,该小区成为海淀区新阶段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在改造过程中,街道与区住建委联手组建“毛纺北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联合党支部”。同时,积极引入社会智力资源,发挥清华大学“清河实验”团队在社会治理、社区营造、群众动员等方面的专业优势,采取“自下而上”的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充分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

目前,已完成小区9栋楼本体外墙保温、防水、塑钢窗更换,楼梯间等公共部分保温,室内厨房、卫生间上下水改造40个单元,室外楼前雨、污水、电信井、围墙粉刷、道路整修、自行车棚翻建等工作。此外,根据小区78.8%居民意愿,立体停车设施确定位置。经过多次协调,街道于今年春节前将两处临建1400余平方米进行了拆除。建设成四层立体停车位2950平方米,设置升降横移立体停车位140个,平面清洁能源停车桩专用停车位10个。

在自选类项目方面,截至目前,全小区已签订同意加装电梯协议623户,占总户数的92%,共有29个单元业主100%同意加装电梯。其中2部电梯已通过质量验收,正在试运行,完成了15部电梯加装任务。

此外,清河街道已经完成了养老驿站建设前期准备。在前期调查问卷中84.9%的业主认为应该将小区门口长期用于经营的一家小旅馆改造成养老驿站。为此,街道紧密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大前提,同时又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主动联系协调该处公寓的产权方,将4300平方米的商务楼整体租下来,全部用于社区公益用途。除增加养老驿站外,还将同时改善居委会办公,满足党群服务、社会组织孵化、课后托管等多种服务功能。现在街道已与某公司达成协议,将引入专业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拟在清河地区打造一处科技智能化养老驿站。

做法二:

补齐功能 提升软件建设

在对老旧小区的整治和提升中,硬件设施的补充和升级很重要,文化服务的提升也不能忽视。近年来,经过准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小区家园计划、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做法让一些老旧小区生活环境逐年得到改善。但在对小区进行改造升级时,也存在更偏重物质空间环境的修补,缺少对小区品质和功能再造的整体考虑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朝阳区有着自己的思考。该区从功能、空间、环境、人文、管理等五大要素,对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进行系统改造升级。围绕全要素人居环境和生活舒适度,解决小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和环境更加协调、更加优美,促进小区公共空间、居民活动、社区文化塑造和人居品质提升。

朝阳区从小区、楼门、家庭入手,加强小区文化符号构建。《全要素小区建设计导则》将居民手印墙、家牌、涂鸦、小区记忆、楼门文化等作为重要内容。目前,已在13000个楼门系统开展楼门文化,将家规、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小区治理的基础,提升全要素小区建设的人文品质。

做法三:

居民参与 提升智慧管理

在老旧小区升级的过程中,不少社区主动让居民参与其中。比如,在清河毛纺北小区改造中,就指导社区建立“社区议事委员会”沟通平台,选出17名议事委员、10名社区监督委员,增强了群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话语权。此外,还广泛宣传动员推动社区民主协商,将《致毛纺北小区全体业主的一封信》送到每位业主手中,并在社区宣传橱窗、楼道门口进行张贴,保证全员知晓。

此外,在进行硬件设施改造升级的同时,朝阳区也注意到小区日常管理的问题,注重通过社会动员加强日常管理。比如,为解决小区交通与泊车问题,一方面通过改造小区交通设施、拆除私装停车地锁等方法来解决小区微循环问题。另一方面,对私家车停放、小区自行车存放、共享单车停放等进行规范。动员居民当好小区管理的主人,共同维护小区管理秩序。此外,在治理背街小巷问题上,将集中整治、立体设计、日常维护等融为一体,建立街巷长、小巷管家队伍。

下一步,朝阳区会加强社会动员。充分调动居民、物业、辖区企业、市场主体等参与,引导居民通过随手拍、网络投票、网络议事等方式参与社区事务。

【建议】

老旧小区难题需“智慧化”破解

“如今面临着老旧小区停车难环境差秩序乱、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商务楼宇中物业企业与相关主管部门缺乏联动机制等老大难问题,还需采用现代化服务,打造智慧化社区。” 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郭丽双在优化社区管理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她提出,传统的社区管理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区管理的需求,优化社区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社区服务是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所以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则是重中之重。”郭丽双认为,传统的社区管理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区管理的需求,新型模式需要应运而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优化社区管理模式,打造智慧化社区。

所谓智慧化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物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

郭丽双表示,智慧社区从功能上讲,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她建议,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则是智慧化社区服务一项重要新途径。例如,在物业管理方面,可以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搭建智慧物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联合物业公司动态采集企业信息、消防报警、人口服务、水电气热等信息纳入智慧物业数据库,针对非法集资企业、高层楼宇火灾隐患排查、空巢老人紧急救援等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

□本报记者 盛丽 孙艳 白莹/文 彭程 盛丽/摄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